馆长致辞

现在全世界每年会出现几百个各种双年展、三年展,无数的艺术家和艺术品穿梭在世界各地大同小异的飞机场和美术馆之间。所有的这些似乎都在印证着一个“展览工业”时代的到来。

但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我们的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以否定、反对、抗争为精神诉求的“英雄主义”时代,而开始了和历史、生存、政治、人文以及社群发生更深入和直接联系的新时代。在中国,这种变化显得尤其明显。在过去短短的几年出现了一系列的双年展和三年展。这些都是我们在1998年创办这个展览时所期待但是又没有预料到会如此迅速到来的局面。坦白的说,我们创办这样一个当代艺术与公共艺术结合的常规展览,在当时是因为其“前瞻性”而具有某种当代性和学术性,而今天中国文化格局的变化已经使得这种优势变得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对于何香凝美术馆来说,更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延续这样一个在90年代曾经引领中国当代艺术格局的展览。

和大部分的展览不同,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是一个发生在公共空间中,历时两年的当代艺术展览。在过去的4届中我们强调了“平衡”、“开放”和“移植”这些既符合当代艺术的精神面貌又符合华侨城社区建设的特点。在第五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中,除了强调当代艺术创造性的表达以外,我们更强调当代艺术融入社区、人群和都市的本身。本次展览的学术委员会高兴地看到,在“第五系统”这个主题下,策划人和艺术家创造了一个根植于都市又超越都市现实的空间。所有的这些作品都指向了都市建设本身:生态、消费、权力、资源、都市人群及其自我历史表述等等。这些思考无疑将深刻地触及都市文化的根源。在作品形态上,这些作品超越了传统雕塑的静止、封闭的形态,以多种形式融入社区,强调社区人群参与的可能。这些必然会引起人们对都市形态的审视和生存形态的反省。

如果说前4届雕塑展思考的是艺术作品本身,那么现在我们则是将华侨城作为一个平台,通过艺术家的表达来关注都市和社区环境,关注社区规划的历史现实和发展现状。无疑,这种做法对于经历了18年发展的华侨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令人欣慰的是,华侨城的全体同仁在这个过程中表达出了令人敬佩的学术勇气,勇敢地面对了都市的实际建设和都市的人文思考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我相信基于由于社会角色和角度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必然会转换为某种结果重新融合到都市建设者的实践和艺术家的思考中去。这是这个展览的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延续“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在此,我再次向美术馆的同事和所有给予本次展览以支持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大家努力,我们无法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展览,也无法实现对都市现实的人文思考。